课程编号 |
|
课程类型 |
专业课 |
适用专业 |
自动化、电气工程 |
总 学 时 |
80 |
理论学时 |
70 |
实践学时 |
10 |
制订日期 |
|
制订人 |
|
审核人 |
|
一、课程中文名称
自动控制原理
二、课程英文名称
Atomatic Control
三、课程类别
必修课
四、学时与学分
80学时 4学分
五、授课对象
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
六、先修课程
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、复变函数、电子电路、电路原理、信号与系统等
七、后续课程
现代控制理论
八、教学目的
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(专业基础平台课),是以原理为主的理论性课程,主要讲述自动控制原理与控制系统设计、实验等内容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,帮助学生理解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及其描述。掌握对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,掌握反馈控制原理的应用以及分析和设计的一般规律,使其具有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,使学生对系统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。
九、课程讲授内容
第1章 ,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: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及作用,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,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结构、基本组成及特点等,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,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:理解“稳”、“准”、“快”含义。
第2章 ,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: 一般控制系统微分方程式建立的方法, 非线性运动方程式的线性化, 传递函数的概念性质, 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绘制步骤及简化原则, 信号流图的绘制方法及梅森增益公式。
第3章 ,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: 线性系统时域分析的一般方法, 一阶系统定义,时域响应求取及实验求取系统时间常数的方法, 二阶系统定义,时域响应求取方法,重点掌握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, 了解高阶时域分析的一般方法,引入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,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稳定判据,反馈系统的稳态误差及计算。
第4章 , 根轨迹法: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,根轨迹方程及幅值条件,相角条件等概念, 介绍180根轨迹、0根轨迹,参量根轨迹等绘制规则, 典型反馈系统根轨迹绘制举例,非最小相位系统,时滞系统等根轨迹绘制方法。
第5章 ,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: 频率响应(特性)的定义,物理意义及表示方法, 各种典型环节幅频及相频特性的计算、特点,并绘制Nyquist图, 典型环节的Bode图绘制及Nichols图绘制方法,以惯性环节,二阶振荡环节为重点, 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的频率响应, Nyquist稳定判据,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,频率指标和时域指标间的关系。
第6章 ,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:控制系统校正的目的及串联校正,反馈校正的区别与选择,输入信号与控制系统带宽, 基本控制规律分析,超前校正参数的确定,迟后校正参数的确定,迟后—超前校正参数的确定,反馈校正及其参数的确定。
第7章,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:饱和特性,死区特性,间隙特性,继电器特性以及变放大系数特性的描述函数推导,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,计算非线性控制系统自持振荡的振幅和频率,运用等倾线法绘制相轨迹,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介绍,具有饱和特性控制系统用相平面分析稳定性,具有死区特性的控制系统用相平面分析稳定性,具有继电器特性的控制系统用相平面分析稳定性。
第8章,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:线性离散系统概述;采样过程;采样定理;用Z变换法求解差分方程;用Z反变换法求采样系统的时域响应;脉冲传递函数;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特性分析;采样系统的校正;
十、重点难点
章 次 |
标 题 |
重 点 |
难 点 |
第一章 |
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|
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有关概念名词及术语 |
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|
第二章 |
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|
数学模型的概念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,传递函数、动态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|
难点: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;结构图等效变换及Mason增益公式的正确运用 |
第三章 |
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|
稳定性的Routh判据;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性能指标与参数的关系;高阶系统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|
稳定性的概念;Routh判据的正确使用 |
第四章 |
根轨迹法 |
以根轨迹增益为变量的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和方法 |
分析系统性能;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校正。 |
第五章 |
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|
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;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(Bode图和奈氏图);最小相位环节(或系统)频率特性的特点;Nyquist稳定判据及其应用;稳定裕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|
频率特性包含的物理意义;稳定裕量的正确理解;Nyquist稳定判据的正确使用 |
第六章 |
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|
预期开环频率特性的设计;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,校正装置参数的求法。 |
各种串联校正方式(滞后校正,超前校正,滞后—超前校正)对系统性能的影响, |
第七章 |
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 |
非线性系统的特点;用描述函数法分析系统性能 |
相轨迹图的绘制中相平面分界问题,六种奇点附近相轨迹的绘制方法,非线性二阶系统相平面图的绘制和分析 |
第八章 |
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|
采样控制系统的特点;用Z反变换法求采样系统的时域响应;采样系统的性能分析;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。 |
采样系统方框图变换;脉冲传递函数的求法;采样系统的校正。 |
十一、学时分配
章 次 |
标 题 |
总 课 时 |
理 论 课 时 |
实 践 课 时 |
备 注 |
第一章 |
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|
6 |
6 |
0 |
|
第二章 |
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|
14 |
12 |
2 |
|
第三章 |
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|
18 |
12 |
6 |
|
第四章 |
根轨迹法 |
8 |
8 |
0 |
|
第五章 |
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|
14 |
14 |
0 |
|
第六章 |
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|
10 |
8 |
2 |
|
第八章 |
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|
6 |
6 |
0 |
|
|
机动学时 |
4 |
4 |
0 |
|
合计 |
|
80 |
70 |
10 |
十二、上机实验环境要求
自动控制原理试验仪
万用表、连接导线等
十三、授课方式
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。
十四、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的学时比例
6:1
十五、考核方式
考试。期末书面考查成绩占70%,平时成绩(包括考勤、课堂互动、作业、实验)占30%。
十六、教材
《自动控制原理》,彭冬玲主编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7年6月
十七、参考书目
1《自动控制原理基础教程》,胡寿松主编,科学出版社,2013年3月
2《自动控制原理》,吴麒著, 清华大学出版社, 1991年1月第一版。
3 《自动控制原理》,杨庚辰著, 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,1994年第一版。
上一篇 : 教育部部署2022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工作
下一篇 : 在数字化时代下的数字化测量
标签 : 自动控制
评论
(3)51thome
TAOXINYUDAPANGZI
在 14:02 评论:
彭冬玲老师的教材出新版的了吗
weixuchen
在 14:36 评论:
对其他科目的大纲也有参考作用呐
蔡云阳最帅
在 09:21 评论:
学好这门课程